卡梅綜合征多見于新生兒及嬰幼兒,患兒接受血管栓塞治療已康復
皮膚上經常有瘀斑,要上醫院做個檢查,看看是不是患上了罕見的卡梅綜合征。近日,7個月大的患兒小翊(化名)接受血管栓塞治療后康復出院。
小翊出生2個月時身上皮膚經常有瘀斑,和平時說的胎記明顯不同。家長于是帶他去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育英兒童醫院兒童血液科就診。醫生發現患兒的血小板減少,MRI檢查提示右橫隔有巨大血管瘤,診斷為卡梅綜合征。
醫生介紹,卡梅綜合征又稱巨大血管瘤-血小板減少綜合征,是一種罕見的血管瘤疾病,通常是在血管瘤的基礎上合并了血小板減少、微血管溶血性貧血及消耗性凝血功能障礙等一系列臨床表現,多見于新生兒及嬰幼兒身上,死亡率為10%~37%。該病主要特征為腫瘤快速生長,異常血管內血小板聚集、激活和消耗,進而導致血小板減少、微血管溶血性貧血及消耗性凝血功能障礙,嚴重感染后導致敗血癥及腫瘤侵襲重要器官導致出血等。由于該病臨床上少見,容易被誤診。目前可用的治療手段有藥物治療、放射治療、介入治療、手術治療等。該院兒童血液、兒童外科及介入醫學科等多學科團隊討論后,考慮到患兒年齡小、血管細,決定先用藥物治療,等孩子1歲左右再行介入微創治療。不料小翊到了7個月大時,醫生發現瘤體增大很快,血小板下降,說明藥物治療逐漸出現耐藥性。
“再不做手術的話會有生命危險!”卡梅綜合征常累及重要的血管神經甚至內臟器官,切除手術難度高、風險大,且通常無法完全切除。經過多學科會診后,該院介入醫學科主任姚紅響決定為小翊做右橫隔血管瘤介入栓塞治療。由于介入科的治療器械主要針對成人,沒有專門針對嬰兒的器械,而嬰兒血管細小,醫生在手術中面臨不少困難。在麻醉醫師通力協助下,姚紅響團隊用了整整3個小時,在瘤體內找到多條有供血功能的動脈完成栓塞治療。術后B超復查顯示,血管瘤明顯縮小,血小板維持穩定。
來 源:《溫州都市報》2023.10.18 04版